摘要:和同事 争吵起来了。。。我记得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读的是hai难道错了??为了这个 差点打一架。。。
写在开头:舞台诗朗诵念“环”,其余自便。
利益相关:青词爱好者。
前天是缅怀毛主席的日子,国子监组织了一次诗朗诵比赛,为了是感悟信仰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展示学子国士良好的精神风貌。很荣幸当了评委,也见到了有人选中《沁园春·雪》,念得都还不错,除了题主提到的多音字,还有“折”、“分”、“数”这些字也出现了多样性,其中“数”更出现了两次。
其中有读“芬外妖娆”、“引无属英雄”、“树风流人物”的那些,没念完就让我杖刑了。选题一样就急得跳脚固然不好,各凭本事也没错,但为了与众不同而乱来就是又蠢又坏了。
以上是背景。
“还看今朝”是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声韵分别是:阳、去、阴、阴,朗读的时候,“朝”要拔高,“今”为了最后的拔高要压低,是为抑扬顿挫。“朝”冲得高不高得看“还看”读完后还留有多少气。如果气不够强行拔高,一来会累坏嗓子,二来观众也听得刺耳。
气足不足可不是看肺活量高低,而是看吐字时候的分配合不合理。
就按你们现代拼音来说:【喝巫玵】、【喝癌】都写作还,然而在舞台呈现出来的效果一点不一样。
读【喝巫玵】的时候,声音是用气在口腔打转震动出来的,吐出的气少;而念【喝癌】的时候气直接泄出去,“看今”二字念的时候口腔是扁的,年出来的气口都是迅速往外蹦,气泄得更多更快,后面的字要想念清楚的话就得换气了。
这一换气,节奏就慢了,“还看今朝”所要呈现的【果断、信心、自豪】就打折了。
再一个换气也不是那么容易,“朝”是翘舌音,口腔微鼓,口型由扁变鼓需要吸气,吸气两个途径,从口腔吸会跟念出去的字冲突,声音反而听不见,而靠鼻腔吸气,那就是这番景象了:
还看今(换气)朝!
【喝巫玵】虽然也得换气,然而因为第一个字是张口音,所以和“看”连着读的时候嘴也是张的,便于换气,念起来是这样的:
还看(换气)今朝!
同样都是换气,读【喝癌】时却把后一个词给分割了,让我听我是觉得别扭,更何况一个舞台上,比我挑剔的人多了去了,别扭的人岂不更多?
所以,在大型场合的诗朗诵时《沁园春·雪》里头的“还”得念“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