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当洗车工引热议,网友:读完大学竟然去洗车,丢人!(洗车是什么专业)

147小编 次浏览

摘要:最近,在重庆九龙坡区华宇锦绣花城附近,每天都有3位年轻人,通宵达旦地在路边洗车。

最近,在重庆九龙坡区华宇锦绣花城附近,每天都有3位年轻人,通宵达旦地在路边洗车。

因他们洗车只收8元,还洗得非常干净,被一些夜间奔波赚钱的出租车司机,拍成短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上,吸引了不少司机前去体验他们廉价又优质的服务。

这个洗车摊点火后,3个年轻摊主的身份也曝了光:张吉川,刘淑仙和王志发。

其中,刘淑仙和王志发,还是重庆工程学院的本科毕业生。

本科生在路边通宵洗车?

这个极具冲突性的新闻,一下子让很多人想到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被拽出来遛遛的那个消极论调:

读书有什么用?最后找不到工作,还不是去洗车!

01

这家洗车摊的摊主三人都是90后,都只有26岁上下,他们每天夜里10点左右出摊,需要一直忙碌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整整一个通宵。

在这一个通宵里,他们平均需要清洗十几辆车上结块的泥尘、肮脏的轮胎,还要用抹布将车身内部擦得一尘不染。

因为是路边摊的缘故,他们手边的工具仅仅只有一个冲洗用的龙头和胶管,大部分的工作,他们都必须用双手来完成。

在凌晨来找他们洗车的客人,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出租车司机,而他们洗一辆出租车的价格,仅仅8元钱。

最忙的一次,他们三个人一晚上洗了30多辆车。 因为价格便宜,洗得又干净,他们卖力洗车的视频,被一些出租车司机发到了抖音上面。

几个年轻人愿意放下姿态,出来做生意赚钱,肯吃苦,工作也认真负责,这本来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

可是,当这个事情上了热搜之后,却完全变了味。 在上被讨论得最多的,并不是他们洗车的手艺,而是他们的学历——本科毕业的大学生。

在这些人眼里,他们三个是拥有大学文凭的优秀青年,明明应该有更好的选择,却偏偏干了这样一份“没面子”的工作,实在是“跌份儿”。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在从事洗车工之前,他们当过辅警、开过餐馆、卖过卤菜烧烤,干过房地产,但都没能赚到什么钱。

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决定联起手来,从最辛苦也最稳妥的洗车开始,积累原始资本。

不需要太多成本,只需要拉下脸面,认真清洗,服务到位,每天都能得到稳定的收入。

“面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食其力,也在为梦想奋斗。”

看完这3个年轻人的故事,我不仅无法嘲笑,甚至还想为他们叫好。

三个年轻人,两个本科生,走出大学校门后,没有宅在家里啃老,也没有违法犯罪走捷径。

在找工作的路上摔了一个又一个跟头后,他们还是决定站起来,自食其力,努力赚钱,凭双手吃饭,靠双脚追梦。

他们没有因为心怀更大的梦想,而放弃眼下微小的日常,也没有因为虚伪而沉重的面子,而放弃真实而奋斗的里子。

和那些毕业后,穿着笔挺的西装,出入高档写字楼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或许是不够有面儿的。

可是他们更懂得,比起生活的残酷,所谓的面子一文不值,与其在自视清高中挣扎度日,还不如放下面子,握紧拳头去给自己拼一个美好的未来。

02

谁不想抱着面子,风风光光地挣钱?

可是生活最残忍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会对你的面子和里子,动哪怕一点点的恻隐之心。

如果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似乎都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

为了某个目标,而活在焦灼的执念里。

“我一定要评上高级职称。”

“我一定要努力换套大房子。”

“我一定要做到年薪XX万。”

“我的孩子一定要考上985。”

……

这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我们只是执着于结果,就会丢失自我,活得疲惫窝火。

这是现代人最大的悲哀。

那3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开店创业是他们的梦想。

但在梦想没有实现之前,他们也用敬业和专业,热爱上了洗车,温暖了很多人。

03

生活不易,人生实苦,凭本事吃饭,又有什么值得被看不起的呢?

他们何尝不想过别人嘴上那种“有面子”、“得体”的生活,可是对他们而言,面子这种过给别人看的东西又有什么用呢?

社会对高等教育出身的人才,总是抱有很高的期待,认为他们就应该去从事教师、医生和科学家等被敬仰的职业。

如前段时间冲上微博热搜的“清华毕业生当保姆”,恰好验证了人们对名校生就业的过分关注。

对于多次转行,懵懵懂懂的年轻人来说,时间和精力固然宝贵,但是在没得选的情况下,最差的选择也是选择。

作为过渡时期的工作,即使是吃力不讨好的体力活,也有它的积极意义,勇于去尝试要比在家里啃老强得多。

生活是很难,但每一个为了家人和梦想而努力奔波的人,都值得喝彩。

—END—声明:转载仅为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华版文化尊重版权,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新书火热销售中,点击购买↓↓↓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