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几把刷子 玩不转引导基金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从最早开始试水并取得良好成效的苏州、深圳等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到近年来风头正劲的合肥、成都等城市,再到正奋勇直追的西部城市,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积极利用政府引导基金作为产业引导、产业落地的工具来发展当地产业。
2016年是我国政府引导基金设立的高峰期。有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设立政府引导基金493只,目标规模达到37795亿元。如今,大量政府引导基金已经或即将进入退出期,但此前引导基金迅猛发展时期留下了一些问题,如产业定位不合理、投资效率不佳等问题逐渐显现。因此,近两年许多地方的引导基金已经开始进行整合与重组。
记者观察发现,地方引导基金的优化整合,包括在出资比例上加大对创投类基金的支持、放宽对子基金的返投比例要求,或是将一个地方的多只基金进行合并重组的做法。例如,今年济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通过提高出资比例、降低返投要求、加大让利力度等方式,不断加大早期科创企业和市政府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持引导;安徽省引导基金也在总结近年的运作经验之后,将返投比例降低至1.0~1.2,同步放宽返投认定标准,增加对投资失败的容忍度,不再以单一子基金或单一项目的盈亏作为考核评价依据,基金投资容错率最高可达80%;郑州市产业发展基金也将投资子基金的返投要求由1.5倍降低到1倍;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的出资比例高达40%,返投比例要求仅为1倍。此外,贵州、浙江、湖北等地已经开始对地方引导基金进行整合重组,以实现定位更加精准、投资效率最大化的目的。
在政府引导基金多地开花的同时,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政府引导基金也逐渐“下沉”到县市级单位。这背后是地方政府财政运行逻辑的变化,相较于传统的“土地招商”,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开始效仿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也开始探索“资本招商”的新路子。而且,相比大城市引导基金较高的遴选门槛,部分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更为灵活,成为创投机构在募资环节中的新选择。
随着政府引导基金设立步伐逐步放缓,发展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后来者”如区县级的引导基金,则更需要着力提升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对地方引导基金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没几把刷子,则玩不转引导基金。比如,在顶层设计上,需要确保基金体量的合理适度;在产业定位上,需要结合已有产业上下游优势,打造差异化的运作特色;在遴选门槛上,需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特点,与创投机构开展深入沟通,设置一些更有灵活性的“返投”操作指引,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资本入驻当地,在更好实现资本招商效果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