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国内汽车的保有量从2001年的0.11亿台上涨到了2023年的3.021亿台,但由于中国人口较多,我们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只有0.21台车/人,远低于发达国家0.6-0.8台车/人的比例。再加上相对较低的平均工资,即使中国廉价车型的价格已经低于世界平均标准,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汽车依旧是仅次于住房的大件物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很多人买了车之后会对自己的爱车做出一些远超一般正常待遇的操作,甚至会



为了避免运输过程中对于产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坏,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汽车,都会在出厂后贴上能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保护膜。对于汽车来说,通常会在机盖、尾厢盖、B柱位置贴上白膜保护车身。不过由于车辆上牌时需要拍摄外观照片,所以这些白膜在买车时就顺手撕掉了,并没有人会一直贴着白膜驾驶。



如果说米饭是人类的食物,那么汽油就是汽车的食物,因此很多人也会将辛烷值标号更高的汽油称之为“细粮”,将92号汽油叫作“粗粮”。对于人类来说,多吃点细粮肯定会获得更加丰富的营养,所以很多人也觉得给汽车加注更高标号的“细粮”同样可以让汽车“延年益寿”。因此在加油站加油时,即使自己的车只需要加注92号汽油,他们往往也会跟加油员高喊:“95加满!”。

人吃细粮太多,就会导致营养过剩出现肥胖等亚健康状况,汽车吃细粮虽然没什么危害,但也不会给车辆带来什么好处。要知道,汽油标号高低与汽油的好坏、纯净度完全无关,唯一的差别只有抗爆性的好坏。更好的抗爆性所带来的最大增益其实是避免发动机在运转时出现爆震,导致活塞被击碎、曲轴被打弯,甚至气门被顶坏的情况。因此对于一台厂家宣称可以加注92号汽油的汽车来说,92号汽油内辛烷值所带来的抗爆性能其实就足以满足使用了。



到底需不需要给汽车热车,在国内绝对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有人说不需要热车直接走,有人则坚信要在原地热2-5分钟,甚至10分钟以后再走,双方争辩不休,观点很难得到统一。事实上,对于如今的汽车来说,只要你身处的地方没有长时间达到-10°C以下的温度,那么热车对于你来说就是毫无必要的。至于为何很多汽油车还要配备远程启动功能,主要是为了提前调节车内空调的温度,避免冬天太冷、夏天太热。



在大约15年前大众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国内兴起的年代,不少媒体都说过涡轮车在高速行驶过后需要怠速一段时间,给涡轮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散热,以此来保护涡轮。由于当时网络还不像现在那么发达,所以并没有多少人去真正探究它的真实性,只能按照媒体宣传的方式照做,并将这样的用车理论口口相传下去。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因为当时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把这件事说得过于严重了。



所有物品伴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都会出现相应的老化,汽车内饰也是如此。所以为了延缓内饰的老化速度,不少人都会给车内进行疯狂的装潢。包括但不限于大包围脚垫、方向盘套、仪表台遮光垫、座套、各种保护膜等,甚至有些车主还会在车内铺设木地板、地板革,避免原车地毯的磨损。

这种对内饰无微不至的呵护看起来是一种爱惜车辆的行为,但实际上不仅对车辆有害,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要知道,车辆在夏天暴晒后,车内的温度很轻松就能突破60°C大关,这样的温度对于符合车规级标准的原厂内饰件来说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在后市场购买的这些装潢品,由于缺乏相应的国标约束,耐高温能力就非常不确定了。例如各种保护垫在高温环境下就有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一些塑料橡胶件更是会出现高温熔化直接粘在车内的情况,不仅没有起到保护作用,反而给内饰和车内人员带来了损害。




看见自己辛苦攒了几年钱以后购买的爱车出现了划痕,想必大家心里一定会非常心疼。因此为了让爱车保持新车的样子,不少人都会选择喷漆修复划痕。但实际上,对于一些细小划痕来说,这样的操作完全没有必要。首先,一般的小划痕除非仔细观看,否则是很难发现的,并不会对车辆的外观有什么影响。更关键的是,相比起原厂漆来说,就算是去官方4S店进行补漆,其颜色也很难完全匹配,伴随着风吹日晒,后期还会出现明显的色差。
另外,如果一辆车频繁补漆,不仅会让车辆表面看起来有色差,还会影响到二手车残值。要知道,车贩子收车时都会通过漆膜仪检测车辆车漆厚度,如果出现了大面积补漆现象,则会被车商当成是出过事故等理由拼命压价。而这时,如果你不修划痕,依旧保留带伤的原漆反倒车况更加透明,更不容易被车商压价。为了让爱车永葆青春,保养也成为了很多人过分关注的领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机油。例如有很多人认为车辆原厂使用的机油规格太低,在后续保养过程中给车辆升级更高级的全合成机油。这一点无可厚非,毕竟更好的机油确实在保护能力以及耐用性方面有一定优势。但除了使用更好的机油外,还有一些人会选择缩短换油周期来提高机油对于发动机的保护。比如一台原厂手册规定保养周期为10000km的车型,有些到5000km就去换机油,更是恨不得每次保养都得给发动机来个大清洗,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过度保养。虽然过度保养不会对车辆带来什么危害,但它也不会给你的车辆带来多大好处,不仅浪费金钱和时间,过多的废机油也会对环境污染带来影响。所以,除非车辆的使用工况特别恶劣,否则按照官方保养手册进行保养就完全OK了。说完了一些把车当爹的行为,这时不妨再让我们来看看不算把车当爹的行为有哪些。第一条,就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勤洗车。的确,有不少人非常痴迷于让车辆一直拥有光鲜亮丽的外表,所以这些人很可能每周都会洗一次车,来维持车辆清洁。然而就是这样的行为,在很多人看来是把车当成爹来供着的。不过你换个角度思考就会发现,洗衣服和洗车,甚至与洗澡都是一个概念,均可以提高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开着一辆干净的车出门,总比满身泥土的车要好得多。所以勤洗车只能说明车主爱干净,且时间和金钱比较充裕,绝对算不上把车“当爹”。如果说前面提到的过度保养是把车当爹的话,那么中国有不少“老司机”的想法其实也是错误的。这些老司机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开车经验,认为只要车辆没出现打不着火走不了的情况,就不需要对车做什么保养,反正车就是工具,等出现异常了再保养也完全来得及。甚至如果你按照保养手册定期保养,他们还会觉得你“有钱闲的”。殊不知,厂家精心设计的保养周期其实是非常科学且合理的,并且已经把各种工况都进行了综合考量。虽然会出于稳妥角度留有一些冗余,但也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大幅拉长保养间隔,甚至把两次保养直接缩短成一次。作为车辆行驶时唯一与路面接触的部件,轮胎的状况直接决定了车辆的安全性,因此检查轮胎是每一名合格司机都必须进行的操作。然而此时一定又会有一批老司机站出来表示,检查轮胎是一项妥妥把车当爹养的行为了,只要还有气,花纹还健在就完全不需要对它进行检查。殊不知,每一条轮胎的主排水槽内都会有轮胎磨损标记,当轮胎最高点与沟槽内的磨损标记持平时,就意味着轮胎的排水能力已经远不及新胎了,无论是在湿地操控还是湿地制动方面,都会存在隐患。
除了对胎压和轮胎花纹及时检查外,我相信一定还有不少人像我一样无法忍受轮胎中藏匿的小石子。因此便会用钥匙,甚至专门购买工具扣掉花纹中藏匿的小石子。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操作也无法理解,但他们所不知道的是,隐藏在花纹中间的小石子除了会产生“ding ding ding”的响声外,还会大幅增加你的刹车距离。别问,问就是血与泪的教训。其实大家也不必嘲笑那些把车当爹的行为,因为造成上述现象的本质原因,还是汽车进入国内市场时间太短,导致很多人并没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用车观念。而要想积累正确的用车观念其实也很简单,只需要记住车是给人服务的,你不需要对它太好,但也别对它太差!
举报/反馈